|
一、胡蜂(虎頭蜂hornet)(Vespinae) |

6.黄脚胡蜂 |
学名:Vespa velutina
別名:黑胸胡蜂、黃腳仔、花腳仔(台语);黃脚虎头蜂;赤尾虎头蜂;凹纹胡蜂,白脚胡蜂。
分布:分布於中海拔1,000-2,000公尺的山區,高、低海拔都普遍分布,此蜂生存环境较广。
体长:雌蜂2.9-3.1厘米,雄蜂2.1-2.3厘米,工蜂2.0-2.2厘米。
特征:体表有绒毛,腳跗节明显的浅黃色。因此有黃腳虎头蜂及赤尾虎头蜂的別名。
生存习性:3 -4 月間築巢於土穴中,5 -6 月間,蜂巢遷移到高大的樹枝上,距地面至少 10 公尺以上。外部呈灰色或暗紅灰色,飞行迅速,喜欢吃蜜蜂。是都市或市郊常見的种类,城市屋檐下多是黄脚蜂居多,可算是城市中一员。野外高大的树枝上亦常见,是所有蜂种中数量最多的一员。此蜂广西各地均有分布。 |

7.黑绒蜂 |
黑绒蜂(别名:黑吊包、小黑蜂、七里游、杀人蜂)
分布:主要分布於中海拔1,000-2,000公尺山區,少數分布於高、低海拔地區。
体长:雌蜂3.0-3.2厘米,雄蜂2.1-2.3厘米,工蜂2.0-2.2厘米。
特征:此蜂特凶悍,常常集体攻击,在捕捉胡蜂的过程中,此蜂是夺人性命主要凶手,看似外表温和,集体攻击却非常凶悍,很多地方称杀人蜂,7里游。
|

8.小土蜂 |
学名:Vespa affinis 胡蜂科/膜翅目
别名:黃腰虎头蜂、大土蜂。
分布:主要分布于海拔1,000公尺以下地区。广西北部,中部海拔比较低的山间常见分布。
体长:雌蜂3-4.2厘米,雄蜂2.5-2.9厘米,工蜂2.5-3.5厘米。
特征:腹部第二节为金黃色,后半部其余各节为黑色。有些地区上半部分为金黄,后半为黑色,头部略红,故也叫红头虎头蜂。
生存习性:此蜂多件巢于山间,4-5 月间建巢于土穴、石穴中。10到11月份蜂群达到最旺盛,11月底12月初最后一批母蜂出世,并交尾后于树洞等抱团越冬。 |

9.拟大虎头蜂 |
学名:Vespa analis 別名:正虎头蜂(台語);小型虎头蜂。
分布:主要分布于中海拔1,000-2,000公尺地区,高、低海拔都有分布。
体长:雌蜂2.6-3.2厘米,雄蜂2.3-2.6厘米,工蜂2.2-2.7厘米。
特征:外形酷似中华大虎头蜂,但是体型较小,腹部暗黑褐色,末端节呈黃色。築巢於樹枝上,草叢中或屋簷下,築巢的位置、過程、形狀與黃腰虎頭蜂相似
|

10.威氏虎头蜂 |
学名:Vespa wilemani 分布:分布于中、高海拔1500-2,500公尺地区。
体长:雄蜂2.1-2.2厘米,工蜂2.0厘米。
特征:头、胸部为暗红褐色;腹部以黑色为主,腹部背板第一、二、三緣有黃色帶紋,第四节背板金黃色,帶为重要特征。腹部腹面第二、三、四节有黃色斑纹。 4-5 月間開始築巢於 3-4 公尺高接近溪谷的樹枝上,相關資料較少 |
二、长脚蜂(Polistes) |

1.黃长脚蜂 |
学名: Polistes rothneyi
別名:陆马蜂 马蜂
分布:分布於中海拔1,000-2,000公尺的山區,高、低海拔都普遍分布。
体长:雌蜂2.2-2.6厘米,雄蜂2.1-2.3厘米,工蜂2.0-2.2厘米。
特征:有背上有黄色斑纹,飞行时后面两腿并拢拖在身体后面,脚看起来很长。 |
1 2 3 4 |